珠海横琴新区:对澳合作跨入新纪元

2014-12-20 17:01 瀏覽次數:2617

站在横琴瑙背山上往下看,天水共色,翡绿叠丹。

濠江两岸,昔日“一边金碧辉煌、一边蕉林绿野”的旧貌不再,一幅四时有花、“山脉田园、水脉都市”的绿色画卷正在展开。

横琴,这座外向型、现代化的生态新城,五年来在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深化改革的先行区踏出一大步,在制度创新、粤澳合作、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这个被称为“一岛两制”“特区中的特区”的国家级新区,正成为改革开放新地标,引领粤澳合作跨入新纪元。

五年来,横琴地区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0.76%,固定资产投资平均每年增长67.29%,实际利用外资平均每年增长219.5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35.45%,进出口总额平均每年增长47.99%,五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800亿元。

五年打造了五张网——四通八达的路网,纵横交错的循环水网,管理先进的地下市政综合管网,万兆入企、千兆入户的高速信息网,220千伏“3C绿色电网”。“零基础”起步,高标准实现“五年大变化”,投资135亿的市政基础设施全部完成。蓝图已经绘就。

现在,珠澳两地正以资源互补之形,产业联动之势,社会融合之态,同创共享协同发展机遇、共享梦想成真的美好前景。

合作共赢:产业互补联动

采访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时,他刚刚接了一个电话,一位澳门商人向他咨询新区在澳门日报上登的挂拍地产广告。牛敬说,横琴每挂拍一块地都要在澳门登广告,澳门日报每天都有横琴开发的新闻。就是要“让澳门社会各个层面,能够很好地理解中央进行横琴开发的理念。”

对于第一次来横琴的澳门人,牛敬最喜欢的就是介绍他们去参观横琴规划展厅。

12月19日,邻近澳门回归15周年之际,一河之隔的横琴新区规划展厅比往日显得更加忙碌,前来参观的澳门同胞络绎不绝。

这是不少澳门市民认识横琴的地方,他们从这里了解横琴开发的规划,理解横琴开发对澳门发展的种种意义。他们也从这里出发,投身到横琴开发的热潮中去。

冯键富的横琴事业也是从这里起步的。澳门着名的新口岸葡国餐厅是冯键富开的,生意不错,多年来一直想多开一间,却碍于澳门发展空间有限、租金昂贵,未能遂愿。

听到横琴开发的消息冯键富很兴奋,“而且随着24小时通关,澳门跟横琴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城市,不仅游客会到横琴来,澳门很多居民也会到横琴居住。”

作为澳门中小企业联合总会一员,冯键富和30多家澳门企业抱团登陆,在横琴口岸正对面建设励骏友谊广场。他不仅想在横琴岛上再多开一间“新口岸葡国餐厅”,还想在轰轰烈烈大开发的横琴岛上做大做强自己,从横琴起飞,进入内地,推广澳门的文化和美食。

在横琴岛上,越来越多携带梦想的澳门人登陆,他们背靠强大的祖国,在这个“特区中的特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

而横琴为这些创梦者提供了动力。2014年,横琴出台《横琴新区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十一条措施》,全面落实“澳门优先”原则,同等条件下土地出让、产业建设、基础设施等优先澳门投资,人才公寓等公共资源优先澳门企业和从业人员,并设立初始金额为100亿元的产业引导扶持基金——“横琴粤澳发展基金”。在刚刚过去的12月16日,横琴又推出澳门青年创业基金首期20亿元,在横琴口岸对面的黄金地段拿出地块建设“澳门青年横琴创业谷”,为澳门青年创业提供零门槛、全方位的服务。

在土地供应方面,除了5平方公里粤澳合作产业园用地通过控规予以明确,还坚持澳门优先的原则,为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未来发展以“一体化”“同城化”为目标,澳门、横琴从一开始追求的就是产业协作、互补,联动效应。

牛敬说,两地在产业发展上避免了恶性竞争,“我的短板就是他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就是他们的短板。”比如长隆海洋王国,澳门一直希望有一个这样的休闲中心,但苦于发展空间有限无法实现。而澳门拥有的博彩业和国际化的购物环境,又是横琴的补充。“不会竞争和趋同,横琴和澳门没有一点儿竞争的关系。”

横琴服务澳门产业适度多元化发展战略,为中小企业创造孵化、发展空间,创造了多种途径:一是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模式。由双方政府主导、共建合营公司。二是励骏友谊广场模式。政府引导、澳门中小企业联合投资,聚集30余家澳门企业,将打造成澳门中小企业登陆的重要站点。三是新家园商业街模式,由横琴企业建设、委托澳门企业招商运营。四是长隆商业街、横琴总部大厦模式,由横琴企业自主建设运营、面向澳门招商。五是粤澳合作产业园模式,由澳门特区政府推荐,横琴定向供地给澳门企业。

据介绍,到目前,澳门特区政府推荐进入粤澳合作产业园的33个项目,已签约和供地项目18个。5平方公里粤澳合作产业园用地通过控规予以明确。已注册和登记的澳门投资企业213家,已供地和签约的澳门项目用地932.65公顷,占横琴建设用地的53%。

五年来,横琴对澳门产业发展的拓展功能逐渐体现。

经过五年的开发建设,金融业、旅游业和商务服务已经成为横琴高端服务业的“三大亮点”。今年,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投入运营9个月,已经吸引游客650多万。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近期也表示,随着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投入运作,相信可与澳门旅游业产生联动、互补作用,有助带动旅游业和关联行业的发展,促进产业多元化。

改革创新: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珠海市委常委、横琴新区党委书记刘佳说,“发展,除了完善的基础设施,一个适宜于发展的软环境必不可少。”如何打造一个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既能与港澳现实的商事制度对接,又要与港澳的法律制度互通互融,是横琴五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

2012年5月24日,横琴出台全国首个商事登记政府规章《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商事登记管理办法》,在全国首次以清单形式发布市场主体违法经营行为(工商行政管理类)提示清单,划定“红线”和“雷区”,让企业放胆经营。如今在岛上注册的澳门企业已经达到213家。

以商事登记为突破口,从“宽入”的商事登记制度体系到“严管”的商事监管制度体系,是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举措。横琴之后,这一改革在全国多地铺开。

此外,作为先行先试的特区,横琴的制度创新突破了经济改革的局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行政体制改革和司法综合改革。

决策委员会、管理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三位一体”的新区管理机制,在全国是重要的突破。

2012年成立的横琴新区廉政办公室,整合纪检、监察、审计和预防腐败等职能,成为国内首个突破现有体制整合反腐防腐各项职能的专门机构。

此后,横琴试水司法改革。2013年12月20日,珠海市横琴新区检察院正式揭牌成立,6天后,横琴新区法院成立。两院在“去行政化”等方面有诸多的创新,体现了“让审理者裁判、让裁判者负责”的精神。2014年8月7日,珠海国际仲裁院在横琴新区挂牌成立,建立与国际对接的现代仲裁机制,境外仲裁员占到总人数的30%以上。岛上企业可以约定以粤港澳三地任何一地法律为依据进行仲裁。

对港澳居民补贴个税差额,又是一件“破天荒”的创新。根据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横琴开发的相关政策,2014年3月,横琴新区向在珠海长隆投资发展公司工作的香港雇员文建兴、区志明分别发放了个人所得税补贴,这是全国首例港澳居民个税差额补贴,横琴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对港澳居民发放个税补贴的地方。对横琴吸引港澳高端人才起到很大作用,促进了粤港澳三地更紧密合作。

2014年6月28日,横琴进入一个重要阶段,横琴新区“二线”通道正式封关运作,全国首个电子围网正式启用率先实行,标志着国务院赋予横琴“分线管理”的创新监管模式正式实施。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分线通关”的区域。现在,横琴口岸实施24小时通关,彻底打通长期制约粤澳合作的瓶颈环节。令横琴成为一个物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高效自由流动的“特区中的特区”。

体制机制创新组合拳,横琴新区就是要通过改革来创造制度上的比较优势,打造与港澳互通互融的“法治横琴”,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融合发展:建立互信沟通机制

12月18日开始,横琴口岸开始24小时通关,从此不再落闸。在横琴做生意的澳门商人邱女士深有感触地说:“24小时通关对我心理的影响甚至超过现实的便利。带动我不由去考虑,或者真的有一天我会选择生活在横琴,吸引我们和这个岛一起成长。”

被澳门人称为黄金地段的横琴口岸,也是两地轨道交通无缝对接的站点,刚刚实施24小时通关,很快又要开放澳门单牌车通行横琴,这里毫无疑问成为两地人车物交汇的高人气地段。

就在这个黄金地段,占据了最佳位置的是集中了澳门中小企业的励骏广场和澳门青年横琴创业谷。

横琴新区管委会主任牛敬说,这是澳门与横琴之间互信合作沟通机制取得的具体成果。因为有了顺畅的沟通机制,两地从规划开始在基础设施、交通轨道实现无缝对接。因为横琴诚心诚意服务澳门多元化发展的一贯政策和态度,包括把黄金地段提供给最需要支持的澳门青年和中小投资者等实际行为,令澳门社会各个层面对国家横琴开放政策充满信任和期待。

事实上,粤澳合作中的利益冲突问题曾经长期困扰合作的各方。澳门大学新校区在横琴岛的建设与移交,可以说是横琴新区成立后,粤澳深化合作的“试金石”,项目建设期间形成的沟通小组成为两地对话机制的雏形。

1平方公里的澳门大学新校区,书院似组团的校园,环境一流,是“一岛两治”的具体实践。随着空间的拓展,在短短的几年间,澳门大学从排名在全世界3000名左右,到今年提高到300名左右,令澳门社会欢欣鼓舞。

澳大项目为粤澳合作机制的创新和具体实践积累了经验。

横琴与澳门一水之隔,最近的地方只有百多米距离,一开始之间沟通山长水远,每一次的沟通,要通过市省港澳办,按照原有对外程序沟通渠道,经常要横琴—珠海—广东—北京—澳门转一大圈,再由澳门政府传达给运输工务司。工地进台工程设备都困难重重,高效、紧密合作只能是纸上谈兵。

就像一场双打开始前的热身赛,澳门大学横琴校区项目令双方在深化沟通合作机制、跨境工程的协调建设、粤港澳合作模式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项目建设中,双方正式建立联络机制,建立直接对话机制,信任、理解和默契在对话机制形成后逐渐产生。从一开始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坐下来开会、讨论、做记录,怕对方反悔、担心能否落实,凡事要“白纸黑字”。到后来,随着共识和互信产生,合作越来越顺利,工程建设越来越顺利。

此后,两地建立了一系列以项目为纽带的直接联系沟通机制。2014年4月,横琴将原有的交流合作局更名为澳门事务局,专门负责横琴与澳门之间合作的相关事务,并增设一名副局长由澳门特聘人士出任,以便进一步便利珠海与澳门沟通协调。

在横琴新区发展咨询委员会中,也包括多位港澳和国际地区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行业知名人士,如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前特首何厚铧,澳门大学校长赵伟,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贺定一,香港律师协会会长冯华健等。咨委会成立一年以来,近20位委员先后参访调研横琴,提出了近70条建议和意见;成为推进横琴开发改革创新的“参谋部”“智囊团”。

畅顺的沟通机制,直接推动了双方在两地轻轨无缝对接,横琴口岸24小时通关,澳门单牌车进出横琴等一系列政策上快走一步。彻底打通了长期制约横琴与澳门合作的通道,令横琴朝向一个物资、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高效自由流动的“特区中的特区”。

而每一项新措施,都下探更深层次的改革创新。比如,澳门单牌车进出横琴,直接突破了跨境保险落地,车主可以一张保单保两地;目前横琴新区商业地产项目购买者60%以上是澳门居民,跨地区购房贷款的需求直接推动金融创新,可以预见的将来,两地在医疗、教育上会有更多的合作。现在,随着港澳居民往来增加,横琴首发银联多币种IC卡,两地电子同城清算系统住宅正在构建……牛敬说,横琴正是通过改革创新,发挥两种体制结合的优势;横琴与澳门之间的融合,不再是两张皮,已经是两种介质的“分子型”的融合。对澳门来说,经济社会融合度越来越高,心理回归程度也越高。

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15周年的纪念日。珠海市委常委、横琴新区党委书记刘佳告诉记者,横琴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创新实践的典范,是梦开始的地方,更是梦想成真的地方。新区成立五年来,我们与澳门守望相助,携手共进,现在梦想已经照进了现实。横琴对下一个五年充满期待:两地每年吸引游客总规模超过5000万人次;超过1万家澳门企业进驻,培育3—5个支柱产业;50%以上建设用地定向出让给澳门企业;30%以上横琴常住人口为澳门居民。

站在濠江之畔,澳门行政区第四届立法会直选议员陈美仪对记者说:“靠着横琴,澳门人的物理空间增加了三倍,但澳门人的雄心和创造力,却因此增长成百上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