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作為《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首個落地項目,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下稱:產業園)正式落地橫琴。產業園由澳門和橫琴共同組建公司進行開發建設與運營管理,始終遵循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促進中醫藥產業化和國際化的發展初衷,為扶持澳門企業成長和發展、培養澳門人才發揮作用。
2018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到產業園調研時對中醫藥發展及園區建設作了“中醫藥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產學研一體化,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的重要指示。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政策背景下,將產業園定位為大灣區重大創新載體,並明確在深合區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等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的新產業方向。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產業園更是成為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以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載體之一。
產業園占地50萬平方米,總開發面積約140萬平方米,圍繞“國際級中醫藥質量控制基地”和“國際健康產業交流平台”的核心目標,以及打造“中醫藥產業與文化一帶一路的國際窗口”的優勢定位,以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平台、推動中醫藥國際化、以及發展大健康產業為思路與規劃開展工作。
自產業園孵化區於2018年底落成至今,註冊企業233家(其中通過產業園平台培育的澳門企業 61家,占註冊企業的26.18%),涉及中醫藥、化妝品、保健品、醫療器械、 生物醫藥、醫療服務領域,已逐漸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氛圍。其中,廣藥集團、澳大研究院、麗珠聖美、天祥集團、聯邦生物、碳雲智能、盈科瑞、原妙、東陽光、分子態等重點項目已經入駐。
目前,產業園已搭建起中國內地及歐盟認證標準的GMP中試生產、研發檢測、產業孵化基地等一體化全鏈條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專業化公共服務平台;擁有完整的科研服務體系,形成了大型知名藥企、CRO研發服務機構及高校創新驅動資源匯集的科技創新研發集群;同時,建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為企業提供功能齊全的專業孵化平台,促進科技成果在園區的落地、孵化和轉化,共同推動中醫藥產學研和成果產業化發展。
產業園於2015年6月正式成立“國際交流合作中心”,通過發揮澳門中葡平台的作用,以葡語系國家為切入點,開展國際註冊、進出口貿易、人才培訓等業務,結合“以醫帶藥”的國際化推廣模式,以點帶面,不斷拓展與葡語國家周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合作關係,搭建連接東盟、非洲、歐盟的商貿對接模式和市場網絡。產業園先後於2017年9月獲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中醫藥產品海外註冊公共服務平台(橫琴)”,於2019年12月獲商務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聯合授予國家首批“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至今,產業園已完成包括澳門在內的多家企業共10款產品在莫桑比克註冊成功,部分產品已實現出口銷售;同時,9款產品在巴西獲得中成藥註冊備案上市許可,其中7款已經進入當地市場銷售。
為推動產學研技術和產品轉化應用,產業園開展了瑞蓮莊康養綜合項目、蓮地中醫藥科技創意博物館(簡稱“蓮館”)及中醫藥主題文化街3個項目,致力打造國際健康養生及文化旅遊目的地。
為了推動澳門青年中醫藥人才發展,產業園為澳門青年提供中醫專業培訓和實訓,並創設“國際青年中醫生交流基地”、啟動海外項目「AMIGO伙伴營」等,為澳門青年搭建自我成長的交流平台。同時,通過引進和培養中醫藥、項目管理、招商運營等多方向的專業人才,為澳門青年打造專業化、多元化的人才引進與培育機制。
成立時間
佔地面積
總開發面積
注冊企業(截至2022年12月)
澳門企業(截至202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