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粤澳“造船”助中医药“出海”

2018-12-14 16:09 瀏覽次數:900

20181214南方日报 第A04版:要闻.jpg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指出。

作为中医药大省,广东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由广东省政府新闻办指导、南方日报策划的“岐黄海踪——中医药文化全球深调研”活动日前启动,在完成广东省内调研的基础上,调研团队现已“兵分两路”走进北美、东南亚,进一步探索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有效途径。今起首先推出广东省内调研内容,敬请垂注。

几乎每个星期,澳门澳邦药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邦药厂”)行政总监蔡健华都会来到一水之隔的横琴。去年9月,随着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启用,澳邦药厂在产业园设立了公司,负责产品国际化、开拓内地市场等业务。

仅一年多,蔡健华已经尝到“甜头”:旗下的两款“马交牌”中药产品有望“登陆”莫桑比克,公司还获得了内地知名药企产品的澳门代理权。

作为《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的首个落地项目,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不仅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广东和澳门携手“造船出海”、助推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探索。

乘着“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借助产业园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优质的中医药技术和产品正在加速走进葡语系国家、欧盟及“一带一路”国家。

产业园弥补澳门中医药短板

在珠海横琴环岛北路,一座座现代化建筑已经拔地而起。从2011年4月落地到如今初具规模,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正振翅腾飞。

为何中医药会成为粤澳合作的重要发力点?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副行政总裁冯准告诉记者,澳门中医药产业基础良好,民众喜欢用中医药来治病,游客也常常购买中医药产品作为手信。因此,中医药产业成为澳门推动经济多元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也是澳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广东在中医药领域拥有产业、人才、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可以与澳门实现强强联合。

围绕“国际级中医药质量控制基地”和“国际健康产业交流平台”两大目标,产业园正在打造中医药产业与文化“一带一路”的国际窗口。其总开发面积将超过90万平方米,包括科研总部大楼、GMP中试生产大楼、研发检测大楼等在内的公共服务平台已投入使用1年多;目前孵化区也已基本建成,预计可容纳300—400家企业。

冯准表示,截至2018年11月底,产业园累计注册企业107家,涉及中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领域。其中澳门企业26家,10家属于新培育的中医药企业,9家为澳门传统中医药企业投资新设立的企业。

“我们一直密切关注这里的进展。”蔡健华说,澳邦药厂成立于2008年,从事研发和生产中成药外用制剂及产品,主要供应澳门及香港市场,亦有代工产品出口至北美。

蔡健华拥有30年的医药销售与生产的经验。他介绍,澳门中医药企业的发展受到技术和空间等制约,缺乏产品研发平台,依靠的主要是经验配方、老中医祖传配方;另外,由于土地等资源紧张,厂家也难以壮大。“产业园恰恰弥补了澳门中医药产业的短板,可以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源头

机器快速运转,一排排中药片剂“鱼贯而出”……在GMP中试生产大楼里,由胶囊充填机、压片机、贴标机等自动化设备组成的GMP中试生产线已经投用,可以“一条龙”生产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多种剂型的中药产品,最大产能达片剂3.75亿片/年,胶囊剂1.25亿粒/年,颗粒剂1500万袋/年。

冯准介绍,从药品研发到正式投产,一般会经历小试、中试和大生产几个阶段。产业园建有符合中国内地及欧盟认证标准的GMP中试生产、研发、检测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提供临床试验样品及注册批样品的试制和上市产品的生产等服务,支持入驻企业走向欧盟等市场和内地市场。

“产业园的GMP中试生产平台,条件比澳门所有药企的都要好。”蔡健华已有计划委托该平台生产出口产品。

打造中医药科技创新驱动的源头,也是重点所在。产业园具备开展中成药、保健食品等产品科研服务能力及条件,目前已经为包括澳门在内的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发和已上市品种的质量升级等方面的服务。

冯准透露,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专家组建的盈科瑞(横琴)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致力于中药经典名方的开发,运营一年多来已经研发出约60种产品,销售额超过了1亿元。

产业园还与北京大学、澳门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成立了珠海市横琴新区北澳中医药创新研究院。研究院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毕业于北京大学生药学专业的王建斌是6名入站的博士之一。来到珠海一年多,王建斌说,在产业园可以学习到很多实验里不曾接触过的知识,通过这些平台载体的汇聚作用,可以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科技成果孵化、增值与转化,加速学术科研与产业生产间的创新转化。

“以医带药”走出去

在非洲大陆南部东海岸的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产业园设置的中医药中心项目筹备办公室于今年7月揭牌,负责开展培训、门诊、产品销售、联合研发等业务。这是产业园充分发挥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优势,带动中医药优质的产品和技术“走出去”的最新探索。

冯准表示,“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医药“走出去”带来了非常好的机遇。葡语系国家有3亿多人口,澳门在中医药文化传播、产业推广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自2015年成立“国际交流合作中心”以来,产业园借助澳门“桥头堡”的作用,通过建立与莫桑比克卫生部、葡萄牙食畜总局、西班牙欧洲中医基金会等政府、行业机构的合作网络,帮助中医药产品和技术走入葡语系国家、欧盟及“一带一路”国家。

    2016年以来,产业园与莫桑比克卫生部在莫桑比克合作举办了8期中医特色疗法培训班,累计培训了约209名医生及理疗师,首次将中医药技术引入了莫桑比克的公立医院系统,为超过7000人次的患者进行了中医疗法治疗,得到了认可。

当地学员费利佩表示,自己在短时间内习得了包括刮痧、火罐、推拿和艾灸等多种中医疗法,将会努力推动中医疗法在莫桑比克的传播。

“把医疗环节做好了,自然会带动销售贸易,形成一个完整的中医药发展链条,促进中医药产品和技术在当地的普及和应用。我们会继续加大力度在更多国家推广‘以医带药’模式。”冯准说。

2017年9月,产业园获得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横琴)”,如今已成功帮助澳门张权破痛油药厂和石家庄以岭药业的两款产品获得莫桑比克的上市批文。

“企业积极性越来越高。第二批3款产品的申请文件已获莫桑比克政府受理,进入审批流程。第三批我们收到了数十款产品申报,正在筛选评估。”冯准透露。通过每年举办专业论坛和商贸对接活动,产业园还初步搭建起以葡萄牙为基地、面向欧盟的市场网络。

蔡健华坦言,对澳门药企来说,走出去才有更大空间,但过去信心不足,一是对国外的法律法规不了解,需要投入较大精力和成本;二是澳门还没有GMP管理制度,药企走出去也要迈过这一道坎。“产业园这几年的发展以及在资源、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来源:南方日报 第A04版要闻 2018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