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
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优势,破除影响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瓶颈和制约,进一步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充分发挥粤港澳科技和产业优势,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开放互通、布局合理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探索有利于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的政策举措,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和国际化创新平台。
最近,李泽湘频繁往返于香港和东莞,帮助孵化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型企业。作为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他之前最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大疆创始人汪滔的导师。
在珠三角城市创业,依托香港平台优势,吸引来自全球的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不断激发创新活力,这些创业者的足迹隐约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合作“新路”:人流、物流、资金流加速流动,汇入即将崛起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大家纷纷表示,粤港澳三地将携手深化创新合作,优化创新环境,不断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活力,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极贡献力量。
广东省委党校决策咨询研究中心教授蔡兵表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实现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关键工作。而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发挥好粤港澳三地已具备的创新优势,积极开展合作,加强互动。
新平台
粤港澳三地携手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科技和学术人才交往交流……这些都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规划纲要》让我们更坚定了!”《规划纲要》的出台让广州市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院长吴嘉名倍感振奋。
从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到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从珠海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到佛山粤港澳合作高端服务示范区……笔者走访多个粤港澳合作平台发现,已入驻的粤港澳企业及创业者均对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载体的建设充满期待,认为这将是实现搭建粤港澳空间、市场互联互通的桥梁,将快速促进大湾区产业、成果、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
片剂3.75亿片/年、胶囊剂1.25亿粒/年、颗粒剂1500万袋/年,这是目前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公共服务平台可实现的最大产能。该产业园可为企业,尤其是澳门企业的入驻发展提供产能扩大、产品研发、技术升级、注册咨询和市场拓展等全链条服务,当前已有117家海内外企业成功注册,以康美药业、以岭药业、盈科瑞(横琴)药物研究院有限公司、Intertek天祥集团等为代表的重点项目已入驻运营。
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的一个缩影。《规划纲要》指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中新广州知识城、南沙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
借助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有助于搭建粤港澳空间、市场互联互通的桥梁,进一步激活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活力。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搭建跨区域创新平台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方面,搭建了面向“两岸四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目前我省建有广州粤港澳(国际)青年创新工场、澳门青年横琴创业谷、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红鸟创业苗圃、粤港澳(国际)大学生实习基地等创新创业平台20多个。
另一方面,引进港澳机构建立成果转化基地。目前,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均在深圳和广州南沙设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依托澳门大学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澳门科技大学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建设了粤澳中医药科技产业园。
与此同时,粤港澳三地还携手建设广东省实验室,打造高层次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平台。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引入了多位港澳科学家和多个团队,有力提升了省实验室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截至2019年2月,我省7家在建省实验室共有23位香港科学家、2位澳门科学家和8家香港科研机构参与建设。